提到3D打印,相信大家头脑中立马会反映出各种各样的新闻,3D打印手枪、3D打印巧克力、甚至3D打印汽车等等。
女孩Adanelie Gonzalez 在迈阿密儿童医院,有一个患有“完全型肺静脉畸形引流(TAPVC)”的女孩Adanelie Gonzalez,由于这种疾病,她呼吸困难,免疫系统薄弱,医生诊断表示如果不实施矫正手术的话,她仅能存活数周甚至数日。
不过多亏了3D打印技术,通过对女孩心脏部分的扫描,打印出了一个完整的3D复制心脏模型,医生也因此选出了最合适的手术方案,并最终为Adanelie实施了永久手术,现在女孩的身体在治疗中逐渐恢复了正常。 先模拟手术,再实战 供职于AllTings3D网站的图像专家Michael Balzer 的妻子被查出患上了脑部肿瘤,整夜无法安然入睡,三个月后医生的核磁共振检查发现她的脑部肿瘤增大,必须冒极大的生命风险进行开颅手术。
随后Balzer使用了一系列其他国家的3D成像技术工具,例如巴西科学技术与创新部开发的InVesalius,可将CT及核磁共振设备获取的高清二维图像扫描制作成剖面结构的3D模型。Balzer利用这些工具,完整重构了妻子的3D脑部模型。 后来,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的医生同意为他的妻子进行手术,医生们通过研究脑部的3D模型,并在3D模型上进行了多次模拟手术,最终采用了从眼睑部位切入的方法取代了高风险的开颅手术,从而令手术大获成功,这次事件也被誉为“从误诊到医学的小奇迹”。 日本大阪的研究小组最近正在研究一种3D打印心脏技术,这并不是打印3D心脏模型,而是打印真正的心脏。 他们先利用ips细胞(又称诱导多能干细胞,即人工培育的一种干细胞)培育出心肌细胞,然后将培育出的心肌细胞与用于生成血管的细胞像搭建积木一样组合,希望能制造出拥有血管的心肌组织。3D打印技术可以将物质以微小的粒子状喷射出来,实现细胞迅速、精密的合成。 目前这项技术还未达到实际应用水平,但日本政府已经打算投入25亿日元(约合1.3亿人民币)来资助该项研究。 美国一名23岁的大学生Evan Kuester 却觉得残障人士不应戴上那些丑陋的义肢,他认为即便是身体有残疾的人也有理由让自己美起来。 Evan Kuester 对残疾人士的手臂进行多角度拍摄,然后用ABS曲线建模,最终打印出具有艺术感的义肢。 在美国佐治亚州奥古斯塔(Augusta)的7岁小男孩天生左臂畸形。
据说小家伙看到501军团带来自己的新义肢时相当惊喜,开心的根本停不下来。 当3D打印由概念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温暖和感动。 |